你從哪裡來?I'm From Driftwood



1 Good Cause. 4 Months. 50 Stories.

I'm From Driftwood】是我之前偶然在水管發現的一個影音計畫,藉由LGBT成員的小故事,讓更多人知道這個群體其實離你我很近。雖然一多年我就無節制把所有影片看完到蟲鳴鳥叫都出來了,但是我當時並沒有想到要在部落格上介紹,甚至也沒想到要介紹其他同志捧油,可能那時候我還不走同志憤青的路線,而且自以為我的讀者都是時尚喀(誤會很大),直到最近我又想寫同志文了才又想起來這個計畫。時間是有點久了,不過故事也更多了,其實感觸也更深。

他們訴求就像開始的標語那樣:一個目的,四個月的奔走,就是讓人瞭解與體會。

其實,LGBT的成員,大多生活在你我周遭,大部分人也很平凡。不管他們住在大都市還是小鄉村,膚色或黑或白還是黃,有些人是大家都認識的明星、或是小地方的政治人物,也可能是小小的部落客,但不管怎麼樣,他們都有屬於自己的經歷,屬於自己的成長與改變。這些故事或許不突出,可是少了這些分享,或許世界的改變將不會那麼大。

這點對我來說感觸特別深,因為我曾經巧合坐在一個教會聚會裡,聽到事工為『真愛聯盟』代禱。一開始我是有點不高興的,但越聽到後來,我覺得這些人都是很單純、生活圈也很小的一群,他們大多不認識、也不瞭解什麼是同志,也可能一個LGBT成員也不認識,甚至對性與性別的概念也很膚淺。他們講的話,非常單純也充滿了誤解,甚至聽起來是有些高傲的。

所以這個計畫,固然簡單,但是卻有重要的功能。我挑了幾個比較特別的故事,有些人即使在同志的世界裡也非常與眾不同,所以異性戀該看,LGBT的大家更要看啊~

PS.以下影片都有字幕,如果英聽力有未逮的話記得把字幕功能打開喔~



#1 Raymond Luczak 聾子同志的世界

論特殊度的話,這可以排到前三名沒有問題:這是一個沒有人聲的訪問。主角Raymond除了是同志,還是個聾子,因此,適應這個世界對他來說格外艱難,直到他長大,才發現自己並不孤單,最後到了紐約繼續尋找他的歸屬。他的故事大概到這裡,不過,由於他到紐約時也正好遇上愛滋時代,一定還有許多值得談的故事(他有稍稍提到了),身為劇作家的他應該會有很多細膩的感觸~大家可以到他【官網】一探究竟。

#2 Zee 來自土耳其的慘青

我的標圖來自這個故事,第一次看的時候我有不禁彈出阿嬸的淚滴。Zee 是主角的化名,雖然現在定居在美國,可是他的青少年時代卻確確實實生活在土耳其。當地民風對他的不理解與不諒解,使他承受莫大的痛苦。尤其爸爸內心的糾結更像是化不開的愁。

Something was wrong with me, they need to do something.

我很難想像老師會這樣對待一個學生,指因為他喜歡跟女生在一起、娘娘腔,就覺得事態嚴重到需要請家長瞭解。我的求學生涯其實也很相像,但從來沒有老師覺得需要矯正我,同儕也只有國中時候的同學比較有侵略性。但是,就像Zee 一樣,我們比一般異性戀承受更多負擔,試著適應生活。我認為這點是對LGBT該有的基本體諒。

Zee 的【部落格】還有很多養眼照喔!

#3 Blake Hayes 對自己的勇氣也是對他人的勇氣

下標太過正向了(笑),不過這一則確實最有IFD 的宗旨跟目標,對同志來說特別有啟發性。我好幾次在甲板上面看到有人講『為什麼GAY一定要這樣』、『為什麼非得這麼強調自己是GAY』的言論,我常常很難相信這些話是同志自己講的。這話,我覺得包含很多不同的意識:對自己的性向焦慮嗎?是否沒有出櫃而擔心旁人的眼光?安逸於現在的生活而覺得不需要改變了?純粹無法接受豔光四射的同志社交?還是把同志人權跟花枝招展的層次搞混了呢?

Nothing would come of it if we hadn't talked about it.

或許,現在的環境同志不像以前活得辛苦,但社會風氣並不是一直以來都這樣寫意,這是有人發聲及爭取得來的。雖然有些人沒有足夠的勇氣或適當的環境可以挺身而出,但我覺得身為同志,體認別人的勇敢與努力,並能夠欣賞與感謝,非常重要。

以及Blake Hayes很帥(無誤)

由於這是將近兩年前的影片了,那時的他還在紐約做DJ,而今年年初他已經轉到德州休士頓的電台去了。不曉得為什麼我就是覺得德州跟他調性不合啊(苦笑~)
題外話,大家不覺得他本人很帥氣,但照片卻很魅嗎?現實生活中比較多照片很帥氣但本人很妖魅的人啊(握拳)

#4 Krystal Summers 錯置的身體

我們終於有一個 Transgender的故事。其實我剛好有個親戚也變性了,後來成家後我還參加她的婚禮。在我印象裡他是個非常親切的哥哥,但那是基於我還是小朋友的記憶,等到我念高中時,她變成我姊姊了。我媽輕描淡寫地說『他終於決定去做了』,只聽說他媽媽為他的告白難過了很久。後來在婚禮看到她的媽媽,很開朗的。

我覺得Transgender比一般同志還辛苦,因為他們是一種性別被困在另一種性別的身體裡。或許日常生活不多見吧,也可能大家對LGBT 沒有通盤的瞭解,我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你會想當女生嗎?』而且在日劇同志角色的介紹中,還會特別提及『沒有女裝嗜好』。不過「喜歡同性」「性別認知障礙」「喜歡穿女裝」這三者壓根不一樣。如果排列組合一下,大家可能會腦筋轉不過來吧,例如有人原來生出來是女的,但一直覺得自己是男的,然而他的性向又是喜歡男的,所以他是個有認知障礙的男同性戀者(好複雜喔天~)。這個例子看起來很離譜,但現實生活卻存在著。

#5 Ann Helfrich 童年的偶像

前面的故事都有些沈重,這個故事就非常可愛(鬆一口氣)。小時候的我們經常會著迷一個莫名其妙的偶像,Ann 的最愛卻不是什麼男明星,她從小愛就愛女明星(笑)。所以說,當我們還對性向懵懂的時候,這種小事早已透露不少訊息。看完這故事我有認真回想我以前的偶像,我發現我沒有XDDD 反而我小時候最有印象的是潘迎紫,純粹覺得她明明歲數有了還要裝可愛演少女完全是頭妖獸!(看來我尖酸刻薄厭惡當紅女星的本性在小時候也已經展露無疑了)

順便提一下

Ann崇拜的偶像是她:
我承認我看到這個充氣娃娃般的照片就見獵欣喜了,
醜化女星我真是不遺餘力,
果然,對女明星我真的很嚴苛啊....
演員是Dawn Wells,
角色有個【冷知識】可以參考一下
至於Dawn目前已是73歲的阿嬷了~

#5 Alan Cumming 轟動的出櫃

最後我想用更輕鬆的影片作結。Alan Cumming 大家應該多多少少看過他的作品吧~因為我最近有在看美劇【The Good Wife】(據說也是同志熱愛的影集,以及他本人蘇格蘭腔好重喔~影集裡完全聽不出來),所以對他亦正亦邪的角色感到非常有好感。他的出櫃有趣的地方是因為美國人的反應,其實他之所以大張旗鼓地出櫃也是因為在美國發展的關係。某種程度上,可以從他的故事感受到美國文化基底的清教徒精神。有時候我會對美國變得很偏激,憤恨不平地認為清教徒跟儒家都是些滿口仁義道德卻逃避人性的偽善專家(不是說結局要輕鬆嗎?)


總而言之,IDF 的影片雖然都不長,但是每一個故事都格外有意義,我自己身為同志,還是能從他們的分享當中獲得許多新想法, 所以IDF 的目的,雖然是要讓更多人知道 LGBT — we are nothing but being a human,但我覺得很多同志身為同志,卻沒有對自己、社群有足夠的認識,這對所有LGBT 的成員來說都不是健康啊!

現在,大家不妨試著想一下,一旦你有機會分享自己的故事,時間大概也是四分鐘到五分鐘的話,你會想跟大家分享什麼呢?

官網】當初是參加同志大遊行時看到一個標語所得到的靈感,進而發展出這個計畫。
團隊】Nathan Manske應該是最顯眼的,因為他幾乎都會出現在鏡頭裡。
出書】除了書,我在想他們要不要出DVD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 維克牌 牛雜湯
Maira G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