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已經是去年金馬影展的片了,超過半年才來寫,約莫是想挑戰從我從構想到PO文的拖稿時間差吧(即便如此還是比不過G片文拖稿一年的光陰啊啊~)
不過說也奇怪,這部片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深刻到我不用重新再看就可以侃侃而談,可見這部片在我所剩無幾的記憶資料庫有個相當寬敞的位置,畢竟我連好姊妹搞曖昧的興奮細節都忘記了,還是傍晚講半夜就忘了,所以我必須說這真是一部頗有深度也值得回味的佳片。
值得一提的部分是【Skoonheid】是南非荷蘭語(Afrikaans)片,事實上,我覺得正是Afrikaans的背景,給了這部片製造了一股特殊的氛圍。據說它史上第二部對外參展的Afrikaans片,也是坎城影展首次有Afrikaans的電影參展。
在台灣,我們認知的南非,通常是個有黑人白人、曾有種族隔離、偉大的領袖曼德拉、生產鑽石還有陳進興曾挾持過南非大使(這條跟南非本身好像沒什麼關係),然而Afrikaner跟他們的語言Afrikaans,在南非卻有十足的影響力。開普敦最早是由這群Afrikaner建立的,從這兒他們散佈到西部廣闊的平原上,就連東部許多大城市,也是在Afrikaner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不管是普勒托利亞或約翰尼斯堡,都是當年布爾戰爭與英國人廝殺後的Afrikaner向東遷徙而誕生的。
也因此,Afrikaner有相當深刻的民族認同與強大的政治實力,早期主導南非的白人政治,也以Afrikaner為主。直到現在,南非的白人人口Afrikaner仍佔了六成(最出名的應該是莎莉賽隆,她經常公開講Afrikaans),他們以鄉村包圍城市態勢,圍繞在當年他們建立起而如今以英國後裔與黑人為主的大都市旁。
從這裡,大概就可以瞭解這部電影的語境跟社會氛圍了,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Skoonheid】翻過來是Beauty。對岸同志論壇的民營版本直接採叫【美麗】,不過我覺得金馬影展翻作【美‧男子】更有種破題的感覺,因為一切麻煩的來源就是那美男子。
男主角François人屆中年、有妻有女,是認真工作又有威嚴的丈夫和父親,但是在他平淡的生活中,卻有股難以壓抑的慾望。
在大女兒的婚禮上遇到多年不見的好友後,François的目光竟被好友兒子Christian全部佔據。
Christian充滿青春和力量,正值人生的黃金時期,而François則慢慢開始陷入他的魅力之中,魂牽夢縈的他開始變態跟踪Christian。
過份的妄想終使François發瘋,心理的猛獸一發不可收拾地吞噬了所有。
其實劇情在前面差不多透光了,總的來講,這是一個跟自己慾望困鬥的故事,也是人性的探索。因此,電影大部分時間都是安靜的,François的鏡頭更是平淡,卻也累積了更多能量,無以名狀的慾望張力越到後面就越緊繃、越懸疑,直到一池春水終於化做大浪沖刷上岸,情節的轉變與震撼也是我到現在都還印象深刻的原因。
可以說【Skoonheid】更像懸疑片、一部人性的懸疑片。其實,導演一開始就安排Christian活潑的身影在一片無聲的環境裡被監視,直到Christian猛然回頭的穿透性眼神,我們才知道François一直看著他。從這場詭譎的婚禮起,就給這部電影定了調。
如此的詭譎,在François參加已婚男子的性愛派對時更是表露無遺。那是看似尋常的一天,François平穩而規律,我們幾乎無法感受到他有什麼情緒波動。然而,古怪的味道不時瀰漫著,尤其當François的車奔馳在南非廣闊的大地上,兩旁點綴著辛勤的勞動者,車子裡卻是完全無聲的François時,這樣的風景就好像希區考克喜愛的壯麗加州海岸,給人壓得喘不過氣。(我後來補充導演資料時,意外發現導演Oliver Hermanus也說他有揣摩了希區考克的風格,看來希區考克對當代電影的影響力真的很大啊!)
性愛派對所在的僻靜的小屋,也是玩味的。在一個如此空曠的地方卻有一個健全的房舍,好像把慾望層層包裹,再把它孤立在社會的一個角落。於是,這場性愛派對的道德與慾望的拉扯,形成了一個相當可笑與荒謬的歪斜(也經常是我面對反同志的偽善者的想法)。當他們其中一位朋友帶黑人進來,而破壞了派對的規矩,呈現的不僅是種族歧視,而是他們的恐懼被陌生人闖入了。所以趕跑了黑人,在場所有男人都對「No gays and no coloureds allowed」點頭稱是,因為他們絕對不是『不規矩』的人,然而下一秒卻是G片、呻吟、精液的淫亂畫面。他們自認只是在規矩的漏洞鑽出來吸一口氣罷了。
至今,我都無法忘記那些男人眼神當中透露的不安與恐懼,而這也是他們最害怕別人看穿的,所以他們用更硬更高的道德標準去框別人,以保守來對抗他們既有的舒適。事實上,我覺得面對當今的同志人權乃至女權,我也常提出如此的論點。
這樣的抗拒與衝突,在南非的政治結構與社會氛圍中又更鮮明。像是種族歧視,就在電影裡面出現過兩三次,算是相當刻意的安排,但我覺得這裡講的不純然是『種族』這件事,而是一個像François一樣走過白人至上、種族隔離的男子,他怎麼在急速變動的南非社經當中活下去,他過往的價值觀怎麼崩解、他又該如何處理自我的認同與焦慮。
這就是我覺得電影快高潮時,François借酒裝瘋誘引Christian出來接他、而他對Christian說的那席話如此重要,絕對不是一般過氣中年男子的嘮叨與抱怨罷了,這正是屬於François的不安全感。François所謂的白手起家,講的是他如何小心翼翼地維護不為人知的性向;所謂的道德與秩序,是他自己透過社會包裝的苟且;而他對當代南非與年輕人的不滿,是他看似光明卻又無法追趕的未來。
生於開普敦並在學習電影,之後也到倫敦進修的Oliver Hermanus,是南非近年蓬勃的電影業裡的新銳導演。這是他的第二部長片,他的第一部長片頗受好評,講的是一個媽媽如何照顧她受傷殘障的孩子,也才逐漸瞭解她過去所不認識的孩子生活。他自己並不是白人(可惜的是我找不到他的完整出身,從相貌上來看很像是混血)又是一名出櫃的同志,他對南非社會的觀察角度或許也比較犀利,不難察覺他在電影裡想要呈現他所看到的南非。在我後來補充的導演訪談裡,也發現他提及南非的社會議題,雖然我對南非社會還有很多不解,但從電影裡我很能感受Oliver Hermanus的企圖心。
Deon Lotz飾演男主角François,他把這個角色的層次感抓得很好,尤其這部片大部分時間都很安靜、有大量的內心戲,可以說Deon Lotz精彩了這部片。從最早的平淡、些許透露的寂寞,到癡迷、變態與瘋狂,而電影結局的孤單與不幸福,很像一場人性與病態的雲霄飛車。特別推薦François想買iPod給Christian的橋段,François從滿心喜悅到失望,從失望到他發現Christian跟自己女兒約會的失落,那沈重的呼吸、快要擠出血的拳頭、有如淋浴的盜汗、還有不可理喻的憤怒與報復,是本片的小高潮。
(可以聽聽看Deon Lotz聊這個角色,以及訪問最會有電影預告)
扮演禍水的Charlie Keegan,其實不需要什麼太深刻的演技(?),Christian這個角色嘴巴甜、得長輩緣、交遊廣闊,陽光灑脫中還有那麼一點輕浮的小聰明,這也是他後來為什麼答應見François一面,完全展現他的目的性跟企圖心,卻也讓他走向萬劫不復的道路。全片的最高潮也是最需要演技的受辱戲,其掙扎、求饒到麻木(請參見彩虹西餐廳的精闢描述),會讓人眼睛別過去的啊!
總而言之,這部片雖然有些沈重(我一直很抗拒沈重片的~法斯賓達葛格的【Shame】我到現在都還不敢看),不過這是一部會讓人反芻、思考的片子,也能充分體會導演的用心,我甚至想到另外一個很愛同志題材外掛政治議題的以色列導演Eytan Fox。當然相比之下,Eytan Fox實在是個非常會說故事的人,他的電影通常高潮迭起、絕無冷場,結局也總是讓人回味再三。但【Skoonheid】的結局不少人抱怨說前面堆積了那麼多張力,到後面好像突然散掉了,我想這一定是高潮實在太高的原因啊(苦笑)
雖然結局可能會摸不著頭緒,其實我當時看完電影,也覺得整個電影院的大家都有點一愣一愣的。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導演給的暗示一點也不少,只是在一陣膽戰心驚的旅程後,一時很難思考電影最後10分鐘所想表達的意涵,例如François太太的抱怨(還有她可能的出軌)、一場高雅的音樂會中看到以前性愛派對的對象、François看似要跟Christian的會面以及他看到的男同志情侶,最後的François似乎又回到了那個深沈的自己。所以大家都還在驚嚇的餘韻,未了的議題又出現了,我想這是Oliver Hermanus還得磨練的敘事技巧。
不過,再怎麼樣都是瑕不掩瑜的,這部片除了在坎城影展獲得非正式的酷兒棕櫚(Queer Palm),並在本土南非電影獎獲得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Deon Lotz)的殊榮,同時代表南非參與第84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角逐,是一部精彩絕倫也難得一見的同志電影。
最後附上男二Charlie Keegan的It Gets Better宣言,沒有什麼比生命更可貴的了,希望我們都快樂活下去喔!(最後以矯情的呼籲結束)
這篇文章,怪深刻的。
回覆刪除我本來就是個很有深度的人啊~挖哈哈哈哈(自己講出來瞬間覺得好噁心)
回覆刪除題外話,有沒有覺得男主角跟True Blood的Andy警長長的好像XD"
回覆刪除<2518872526346288762>(以上內容請勿刪除)
回覆刪除有有有有有~
我在金馬影展的小冊子看到時就想說Andy你怎麼來演同志片惹XDD
整片真的有點不懂結局,看了你的文再想像一下情節有比較理解些,演主角的中年大叔真的演技厲害
回覆刪除